广西传统工艺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

不久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名单,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市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贺州市杨晋记豆豉有限公司等19家单位入选。近年来,这些单位进行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举措各具特色,对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为先有序传承

传统工艺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过去普遍是分散的小作坊生产,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之下往往走了下坡路,因此加强保护十分重要。入选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各个单位因行业制宜,发挥自身优势“聚沙成塔”,聚合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各个方面要素,让保护工作切实有效。

作为广西织绣技艺发展工作站,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偏远的乡村,实施了织绣技艺乡村计划。公司负责人贺曦介绍,他们建立了地方特色产业基地,通过政府指导、院校参与、企业带动、乡村推动、农户主动、市场推广的方式,实现织绣技艺的传承。“现在,我们以南宁非遗生活馆为总部基地,在三江、靖西、龙州等地乡村建设了织绣基地,开展传统织绣工艺的普及、创新工作。”

人才培养是传统工艺传承的重要一环,这方面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的工作富有成效。他们利用公司拥有多名国家级、省市级大师和一批中高级职称人才的优势,以与各大院校合作的“陶艺教学实践研发基地”为依托,实施坭兴陶大师、技术骨干到院校开课计划,聚集和培养坭兴陶高素质人才,打造教、学、研、产、销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该公司还连续举办了14届全市中小学生“薪火相传”坭兴陶艺创作大赛,承办过多期手拍壶、雕刻、3D打印等陶艺培训班,成立了市级坭兴陶节能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钦州市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拥有各项发明专利42个,居行业前列。公司总经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曾日荣表示,公司已与多家高校深入合作,未来将开展坭兴陶创新制作比赛、坭兴陶制作及烧制课程培训班等活动,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助力行业发展。

贺州市杨晋记豆豉有限公司遵循“世宝古技,御豉鲜香”的经营宗旨,在大师傅杨谦荣的带领下,坚持古法制作豆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负责人徐向前说:“作为贺州唯一的‘广西老字号’企业,公司于2018年10月牵头成立了黄姚豆豉产业协会,为‘黄姚豆豉’这一非遗的传承聚合各方力量。”

文旅融合增强后劲

旅游能带来巨大的人流,其口碑效应可以对非遗产品形成直接的宣传和购买力。贺州市杨晋记豆豉有限公司很早就将公司的发展与黄姚古镇的旅游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

2018年7月,在贺州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杨晋记打造了黄姚豆豉文化长廊、非遗黄姚豆豉技艺墙,向游客宣传黄姚豆豉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我们推出了黄姚豆豉非遗游学项目,至2021年8月,已先后接待研学团队约30场,近1000人次,效果良好。”徐向前说。随着黄姚古镇旅游热的不断升温,作为黄姚旅游名片的黄姚豆豉,产量也从200吨增长到400吨。

坭兴陶如今已是钦州文化和旅游的一张名片,年产值超15亿元。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市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广西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非遗传承基地,近年来工业旅游、非遗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还开设了坭兴陶艺术馆、生产制作车间、DIY体验馆、传统技艺传习馆、大中专院校陶艺习训基地等,常年开展旅游和研学活动,成为公众体验和购买钦州坭兴陶的重要平台。

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织绣技艺乡村计划,结合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为偏远山村引来了更多的游客。贺曦介绍,基地的建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区域旅游向文化深度体验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2025年以前,公司要全面推进织绣技艺乡村计划,在全区筹建十个织绣坊基地。”贺曦说,公司将每年选定2至3个乡村作为产业基地,每个村子建设一个织绣坊,培养至少30名织绣骨干,实现发展村落特色产业的目标。

锐意创新弘扬壮大

传统工艺、非遗产品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被现代人喜爱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各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

杨晋记的豆豉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200多年,如今,在保有黄姚豆豉零添加、开盖闻香、营养丰富的基础上,杨晋记创新深加工技术,打造出了以爆香豆豉为代表的非遗黄姚豆豉五大系列衍生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仅2020年,杨晋记生产黄姚豆豉及相关衍生品年产值就接近500万元。

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34项,创新设计产品获得一百多个国家级金银铜奖牌;钦州市品艺堂坭兴陶有限公司拥有专利33项,年产值达1100万元。

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在振兴传统工艺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发现、认识织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提取刺绣元素,结合现代生活需求,设计研发出服饰、背包、文具等新品,实现刺绣传统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和推广性传承。公司开办了民族文化主题民宿和民族服饰艺术博物馆,主打“米洛甲”民艺品牌、“旧裳新尚”文化品牌和“壮古”包包品牌,还有线下实体店非遗生活馆和米洛甲花神艺术主题餐厅;通过与知名设计机构、国内外重点院校合作,不断提炼演化民族元素,拥有21项商标权、10项版权、8项软件著作权、20项外观设计专利。随着市场不断扩展,乡村的织娘们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知了村侗族锦绣基地以企业月需800条织锦绣带计算,每月可带动约50名织绣人员进行生产,每人每月可增收1500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进一步对入选的传统工艺工作站进行经费和政策的扶持,鼓励企业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广西工匠大师和民族文化品牌,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作出新贡献。

© 版权声明
评论 抢沙发
加载中~
每日一言
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